跳转至

物理层

物理层

基本概念

物理层用来解决数据的比特流传输问题,一个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示意图如下所示:

数据通信系统(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过程叫做调制,逆过程就叫解调)

其主要由三部分组成,从左到右依次为:

  1. 发送方:计算出的各种数据转化为比特流后,通过调制器将其转化为模拟信号,例如光信号、电磁信号等;
  2. 传输网络:使用各种传输媒介,结合各种约定的数据交互逻辑(协议)将数据进行转发;
  3. 接收方:通过解调器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比特流后解析出对应的内容,从而完成了数据传递的完整流程。

性能度量

速率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网速,表示传输介质每秒传输的数据量,也称为数据率、比特率。假设以比特数为度量单位,那么网速的单位就是比特每秒 (bit per second),记作 \(\text{bps}\)\(\text{bit/s}\)

带宽 (Bandwidth)。带宽即传输介质能够传输信号的频率范围,单位为赫兹,记作 \(\text{Hz}\),本质是电磁波每秒的振动次数。带宽越宽,则速率越高。有时会将带宽表示为速率。

时延 (Delay)。端到端的数据传输延迟。主要有 4 部分组成:

  1. 传输时延 (Transmission Delay):数据从结点(主机、路由器等)到传输介质(也称信道)的时间开销;
  2. 传播时延 (Propagation Delay):数据在传输介质上传播的时间开销;
  3. 处理时延 (Processing Delay):接收端接收分组(划分为不同组别的数据)的时间开销;
  4. 排队时延 (Queuing Delay):分组在路由器的输入队列和输出队列中排队等待的时间延迟。

时延带宽积。传播时延与带宽的乘积,这里的带宽表示网速。时延带宽积可以用来计算链路上充满数据时的总数据量。

往返时间 (Round-Trip Time, RTT)。表示数据在信道上一个来回的时间,即两倍的传播时延。

抖动。最大延迟与最小延迟的时间差。

速率定理

码元。码元即一个信号波形的最小表示单位,一个码元最少需要 \(1\) 个比特位来表示,那么使用 \(m\) 个比特位表示的码元就有 \(2^m\) 种状态,这类码元也被称为 \(2^m\) 进制码元。

码元的传播速度(调制速度)叫做波特率 (baud),比特的传播速度叫做比特率 (bps)。将波特率记作 \(B\),比特率记作 \(S\),则有 \(S = B\cdot \log_2 k\),其中 \(k\) 为码元的进制。

网速上限。在带宽为 \(B\) 赫兹,码元为 \(k\) 进制的信道中:

  • 奈奎斯特 (Nyquist) 定理指出,若信道无噪声,则有最大数据传输速率 \(R_{\max}=2\cdot B \cdot\log_2k\ (\text{bps})\)
  • 香农 (Shannon) 定理指出,若信道的信噪比为 \(S/N\),则有最大数据传输速率 \(R_{\max}=B \cdot\log_2{(1+S/N)}\ (\text{bps})\)

*注:若要使用分贝 (dB) 来表示信噪比,则需要做转换:\(10\cdot \log_{10}S/N\ (\text{dB})\)

传输介质

分为两种:

  • 引导型介质:双绞线、光纤;
  • 非引导型介质:电磁波。

多路复用

为了让多台终端同时使用一个传输信道而不互相干扰,不同的信号同时在同一信道中传输会产生严重的相互干扰,导致传输失败,所以需要设计一些规则让不同的信号在同一个信道上进行传输,也就是所谓的复用 (Multiplexing),从而避免相互干扰,降低成本,提高利用率。

复用基本逻辑

频分复用

频分复用

如上图所示,通过频分复用,不同的信号对应到不同的频率带,从而不会相互干扰,共享信道。

时分复用

时分复用

如上图所示,通过时分复用,不同的信号按照周期错位传输,从而不会相互干扰,共享信道。

码分复用

码分复用就是给每一个终端分配一个 \(m\) 位的二进制码元,在将码元中的 \(0\) 记作 \(-1\) 的情况下,任意两个终端分配到的码元应当是正交的,即内积为 \(0\)。那么同一个终端的码元内积就是 \(1\),码元与相反表示的内积为 \(-1\)

数据在信道中的传输结果全部表示为所有码元之和,那么在判断一个信道中谁发了哪些数据时,只需要将每一个终端的码元与信道的数据进行内积即可:

  • 如果算出来的是 \(0\),就表示对应终端没有发送过数据到信道中;
  • 如果算出来的是 \(1\),就表示对应终端发送了 \(1\) 到信道中;
  • 如果算出来的是 \(-1\),就表示对应终端发送了 \(0\) 到信道中。

宽带接入

所谓宽带接入,就是让终端用户可以连接到互联网。主要有两类接入技术:

  • 有线接入技术:非对称数字用户线 (ADSL)、光纤同轴混合网 (HPC)、光纤到 x (FFTx);
  • 无线接入技术:Wi-Fi、移动蜂窝。